網頁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黑》 田裡種的不是米 是重金屬





柯金源《黑》https://youtu.be/MQEaqFbFvaE

有一陣子新聞有報出彰化地區的農田,被檢驗出含鎘,導致豐收的稻米必須被銷毀,而受到汙染的農田也必須長期性的休耕。但是新聞過後,大家也就不再聞問,以為這不過是個單一事件,直到我看了柯金源導演的《黑》,才知道這樣的汙染問題,在時間和範圍上,都比我想像的多太多,甚至是早就和我們有極為切身的關係。

柯金源導演的《黑》,影片主題主要是講述台灣稻米與農田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問題。然而重金屬汙染怎麼來的呢?絕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農田灌溉用的水圳受到上游工廠排放的廢水汙染。早年環保意識不彰,工廠直接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水圳中,於是五顏六色受汙染的圳水,就跟著進入農田,一塊受汙染農田的重金屬種類甚至可能包括幾十種。水圳中的工業廢水排入溝渠,光用眼睛看就覺得充滿毒物,而毒水便如此大而皇之地進入農田,滋養我們每天食用的稻米。
國家的政策便宜行事,讓工業廢水借道灌溉水圳排放,一看就覺得有問題的處理方式,竟也就這樣存在幾十年,讓人想問,台灣長期以來各種竄升的病痛指數,是否和這樣的汙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即便在環保意識已經抬頭的今天,工廠的廢水仍舊並未分流,仍是排入水圳,合法的會經過污水處理,非法的就直接埋暗管排出,甚至更糟糕的打洞排入地下,造成影響更大的地下水層汙染。即便經過處理、已經符合放流標準的廢水,其實也超標了一般灌溉用水的20~50倍,片中一段訪談工廠員工的畫面,員工說明看似暗紅色的廢水,其實已經符合放流標準,但是溪旁滿佈著的魚屍,卻像是告訴我們,事情並不是數字符合了就沒事這麼簡單,污染的元素依舊在影響著環境。該去檢討的是太過寬鬆的檢驗標準,以及國家與工廠老闆為了便宜行事,將廢水與灌溉用水混流的荒謬情事。

這樣的汙染問題,直接遭受影響的就是引用灌溉用水的農民,農田耕作必須仰賴豐沛的灌溉水源,即便對水質有所疑慮,也只能用目視的方式來檢看水質,如果水質變色、有異味,有些農民就改抽地下水。但是這樣依靠人力檢驗的方式真的有效嗎?而真正山窮水盡時,農民也只能咬牙引流進有問題的水源,如同飲鴆止渴。受到汙染的土地,從暗紅色的良田土壤,變成了黑油泥似的色澤。農民在遭受汙染的農田上所生產的糧食,在生計壓力下,也只能當作不知情地販售給糧商,然後又流入市面,進了每個人的口中,到頭來,還是全民一起遭殃。
工廠廢水污染的問題,除了新聞爆發的彰化外,範圍極廣,片中拍攝的地區,包括彰化、桃園、新竹、台中以及高雄後勁溪沿岸的農田。幾乎各地的農民都說這樣的水汙染問題早就存在多年,桃園地區的農民更說已經有十幾年都是如此,直到現在,汙染依舊頻繁的發生。
重金屬汙染爆發後,影片看到政府單位開始對各地的農田進行抽檢,但是荒謬的是,因為是抽檢,所以有驗到的田地才會被控管,作物被銷毀,而沒有驗到的田,照理也是用同一條水圳的水,如果有汙染,應該一樣會中標,但是沒抽到要驗就沒事,明明就是相鄰的兩塊田地,就因為運氣的因素,一塊面臨作物被銷毀的命運,另一塊的作物則依舊大方地流入市面。弔詭的是,全民的健康,竟被這樣的”運氣”給左右,片中的農民忿忿不平地說政府都在騙人,要驗就全部驗,看哪一塊田驗不出來的。這樣的檢驗,宛如掩耳盜鈴的翻版。

而遭受汙染的農田,就只能成為一塊廢地,早年的處理,竟然是用挖土機把農田底層的土壤翻上來,把原本的表土翻到下面去,不禁想問,這樣的處理,原本存在土壤中的重金屬元素就能消散嗎?所謂的處理,只是一種眼不見為淨的方式?影片後半,農業試驗所的年輕所員們和新竹的農夫合作,透過各種方式嘗試活化已經被汙染的農田,包括用藥劑清洗、稀釋土壤。歷經數個月的努力,農民重新種下了新的稻秧,但在豐收的那天,收穫的稻米依舊未能通過檢驗。看著顆粒都是心血結晶的稻米,等著它們的只剩銷毀一途。一塊被汙染的田地,要再恢復生機,卻要花上十倍以上的時間和力氣。片中的農民訴說著,工業只是一時的,農業才是真正永續的,良田不在,人類何存?

影片的最後,農民問柯金源導演說,你能不能幫我們農民出一口氣?柯導的口白自述,他想了很久,除了將問題原原本本的呈現外,竟然也沒能做些甚麼。就像是影片中的農民最常說的一句話,無奈啊無奈。

#柯金源 # #重金屬 #鎘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