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人ㄌㄤˊ來了

人ㄌㄤˊ來了

太魯閣族人2014封路抗議

昨日看了《人ㄌㄤˊ來了》,剛好正在追日劇《拿破崙之村》,兩相對照頗有感觸。2014年花蓮慕谷慕魚的銅門村太魯閣族人鳴槍封路,宣告要求暫停亂象嚴重的觀光行為。導演拍攝這件事件的前因,脈絡地敘述出為何族人會有此激烈的抗爭。因為當家園""成為觀光勝地,假日高達三千人的觀光人潮,早已成為當地族人的夢魘。

鄉間小路塞滿觀光車輛

影片從2005年位於花蓮太魯閣的慕谷慕魚開放觀光說起,花蓮縣政府看準觀光商機,開始推銷慕谷慕魚,爾後成為口耳相傳的美麗秘境,每年有近19萬人次的觀光客造訪,但是人來了,卻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載滿觀光客的車輛大肆地進入小小的銅門村,緊窄的鄉間道路塞滿九人座小巴,竟成偏鄉也會塞車的奇景,觀光帶來人潮,同來帶來大量的垃圾與對環境生態的難以承受,竭澤而魚式的旅行團觀光讓塞車、垃圾與生態破壞(當地溪流苦花魚的消失),成為當地住民的災難。



面對已經成形的觀光亂象,花蓮政府還進一步希望將慕谷慕魚打造成全國第一處的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但是在整個園區還沒真正成形之前,縣政府由上而下地召開了園區的公聽會,可是園區的決策卻是由政府、學者們,在缺乏住民參與的情況下所訂出來的。村民Mimi在公聽會時說道:「甚麼叫人文自然生態,你第一個就要注重人文,你第一個就要注重住在那邊的人願不願意,這是最重要的。」






片中也出現數次公聽會的畫面­,村民的部落會議也一再拒絕政府的園區提案。當現在已經夠亂的情況下,變成了所謂的生態景觀區,亂象能夠變好嗎?或是將會雪上加霜?部落的族人害怕一但簽約了,就像是簽了賣身契,後面就被政府拿法律來壓。對於政府的不信任,族人強烈要求園區的經營,應該交由住民自主管理。如果變成外面的財團進來蓋豪華飯店,而族人變成財團經營的園區清潔工,這樣的經濟發展,根本是變相地把自己和土地賣給外人。

缺乏專業的導遊用原住民的名字當玩笑

影片中一個片段是村民自己紀錄每天的觀光量,原本派出所每天登記的入山應該是600人,但記錄卻顯示有近1500人進來。畫面穿插著九人小巴司機們的無線電對話,以及導遊在當地解說的畫面,當導遊對觀光客簡介慕谷慕魚的時,除了資料錯誤,又對原住民姓名大開玩笑,例如笑談莫那·魯道的兒子是魯蛋,孫子是魯味,這種讓族人難忍的漢人笑話。



靜謐的鄉間小路,車來車往,每日高達千人的遊憩人潮,自然環境已難以承受。而缺少住民參與的觀光型態,變成消費美麗風景與缺乏尊重的走味行程。影片最後太魯閣族人鳴槍封路,當電視新聞上兩分鐘看似過激的畫面,其實是累積了數年的憤怒。但是目前慕谷慕魚的狀況,仍未能獲得解決,觀光與生存還在尋找共生之路。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郭董的進擊

郭董的進擊

年輕的郭董還頗帥

拖了一陣子,才看完《郭董的進擊》,是NHK近年來的貼身紀錄採訪。日文的片名是《亞洲的黑衣人動起來了》,所謂黑衣人,應該是形容在電子產品的生產鏈中,鴻海如同舞台上的黑子,在幕後將來自全球各大品牌(演員們)的生產、配送等都能完美的處理好,是一個優秀的幕後英雄。但是這個黑子,現在也開始要走向幕前,啟動自己的品牌跟發展關鍵零組件的技術了。我猜測NHK拍攝這部片的起源,應該是起源起過去鴻夏戀的事件。


深圳十年來基本工資已經漲三倍 

整部片其實對於鴻海的描述,基本上褒多於貶。對鴻海這個代工產業帝國的龐大與能力都相當推崇。約略也點到中國目前工資上漲的問題,例如深圳的最低工資已經翻了三倍,對代工產業的未來是相當不利的。但是整體上還是將郭台銘與鴻海,妝點為一個具有強烈企圖心、積極朝向代工轉型的強力企業。





片中有蠻大的篇幅在記錄鴻海積極向日本企業的人才招手,希望建立自己在有機EL顯示器的技術力(片中顯示是可彎曲的面板)。郭董在訪談中談到,日本雖然有技術,但是缺乏資金與設備繼續前進下一步,所以結合鴻海的資金跟生產設備,加上日本的技術,希望可以對抗韓國的三星、LG。因此網羅了包括夏普、日立跟SONY的原員工,同時在大阪建立鴻海的事務所。拍攝團隊也跟著原日立的員工後藤順先生,看著他奔波在日本的各中小企業,尋找尚未被發現的技術。後藤先生原本是日立的液晶工廠製作部的部長,也是企業的中堅戰力,但是日立決定出售液晶製造部門後,工廠也逐漸地裁員,留在原本的公司,簡直就是慢性等死。鴻海對他的招手,對他而言,要從一流的日企踏入陌生的台企,真的是賭上人生。


日人進入台企也是一場人生賭注

後藤先生也談到,目前的就職是很難得的,是真正進入鴻海擔任員工,因為過去日本人在台資企業雖然有許多人就職,但是都是掛顧問的名字而已,都是屬於客卿,而非真正的員工,也許利用價值完了,他們的客卿生涯也就跟著結束了。這次是以員工的身分加入鴻海,希望未來是能夠真正成為鴻海的一份子。但是後面也說到,目前和鴻海也只是簽約兩年。因此業績壓力也是很大,可以說是存亡之戰,如果沒有做出成績,大概也是只有面臨被砍頭的命運。好運的是在片中是有順利的發展出新的技術,姑且算是達標了。


在日本技術團隊和郭董第一次見面時,郭董對日本團隊的宣言是,絕對全力的支持,雖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聽起來應該還是讓人蠻爽的,覺得自己有真正被需要的感覺,這也是先生在後面談到的,一種在這裡自己是真正被需要的感覺。想想如果他繼續留在日立,在公司本身都已經捨棄面板產業的情況下,原本的一身技術根本無用武之地,反而變成公司的負擔。

難得有郭董跟孩子相處的畫面曝光


鏡頭中的郭台銘,形象都很好,是一個具有果斷決斷力的強力領導者,同時稍微帶到一點他的家庭生活,看到六十三歲的郭董跟小孩在玩,覺得他也只是一個平凡的父親,但是才剛這樣想,鏡頭又帶到他在帶小孩(覺得不超過五六歲)看日文的教科書,說要培養他成為亞洲的領導人,是否豪門教育都要這樣天天來?

郭董還在不斷進擊中

因為是公視的主題之夜,所以影片播完後,還有請台大國企系的李吉仁教授來作座談,李教授也提到一點,鴻海有今天,是因為有郭台銘這個極具領導魅力的老闆,但是從二十年前他就在想,如果沒有郭台銘,鴻海還能這樣嗎?而新的郭台銘,他在鴻海內還沒看到。眼見郭董的進擊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應該是不會停歇的,就看郭董的身體,能帶領他進擊多久了。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邊城啟示錄 反共愛黨的國族幽魂




陸續看完李立邵的《邊城啟示錄》和《南國小兵》,滇緬三部曲之二,看完兩部片,像是看到六七零年代的台灣,黨國的靈魂還圍繞在美斯樂、大其力這些地方。無處不在的國父遺像、蔣公遺像、人人朗朗上口的反共大陸去歌曲。在台灣連國民黨都已經不反共反而擁抱中國。而台灣土地上,去威權化、要求以台灣為主的本土意識抬頭當下,泰北孤軍的"忠黨愛國"顯得特別地不合時宜

片中訪問滇緬孤軍的遺民,充滿了對共產黨的恨,以及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愛恨交織。對共產黨的恨是讓他們歷經階級鬥爭全家人被批鬥至死的國仇家恨。對於中華民國,則是一種對中央政府嚮往的愛,以及又對他們撒手不管的恨。為什麼把孤軍帶到國境之南,有需要的時候鼓吹他們拼命反攻大陸,不需要的時候不聞不問,讓他們自生自滅?孤軍是如此忠貞,在異國領土上,即使物質條件極差,卻仍堅忍不拔地進行反共大業。但是遠方小島上的中央政府,卻是袖手旁觀,不予承認他們的身份。



他們曾經效忠,以為會永遠領導他們反共,反攻大陸的國民黨政府,在物質上,自1950年代後,對他們不曾有涓滴之助。而精神上,最終也和中共握手言和,成為兩岸一家親的代言人。孤軍對中華民國的嚮往,竟換回一場空。當年浴血奮戰,銘刻在紀念碑上獎勵其為反共犧牲的碑文和陣亡戰士姓名,如今都以成為不再適合大肆紀念的尷尬物件。

泰北美斯樂的孤軍,在段希文將軍的帶領下,在1960年代,為泰軍做雇傭兵,掃蕩了盤據泰國北方十七年的泰共。在考柯考牙之役,孤軍以此為存亡之戰,打輸,泰國政府威脅要將其趕出泰國。打贏了,才有機會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生存。打了最後一仗的孤軍終獲勝利,打敗泰軍歷經十幾年無力清剿的泰共,用生命換取成為泰國公民的報酬,真正在泰國落地生根。最終,是這塊與他們講著不同語言的異國,因為他們的浴血奮戰而接納他們。而台灣,他們心中的祖國,卻是冷過臉去,未曾聞問。




孤軍子弟的蔣少良將軍,對著鏡頭說:「現在反共還有罪的我告訴你」,不禁想問,這樣過去六七十年來,他們在異國寄人籬下,過著如同難民的艱難生活,卻仍堅持反共,到頭來換來的是什麼?影片最後,泰北的光華中學李,慶祝著民國九十九年的國慶典禮,大人小孩仍行禮如儀地舉著青天白日小旗,向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如同舊時代的縮影,只在黑白紀錄片中才會看到。反共愛國的氛圍,還在這片土地上緩慢地解凍中,但他們不合時宜的一腔熱血,卻是撲了空,再也沒有人願意承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