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台北作田人 原來台北還有田



台北作田人 原來台北還有田

很難想像在寸金寸土,充斥著高樓大廈的台北,還能有一大片的田園風光。禮拜三看了卓紫嵐、游子毅的《台北作田人》,紀錄在關渡平原的稻農父子。畫面裡,不過隔著一條馬路,卻如同兩個星球,一邊是竹筍般冒出的水泥叢林,另一邊則是綠草戚戚的大片稻田。幾十公尺的距離,當場上演現代文明與田原牧歌的碰撞。

影片紀錄稻農一家看天吃飯,樂天知命的人生觀。一家人辛苦栽種的稻米,好不容易收成之際,颱風一來即面臨生死關頭,但爸爸對於損失與人力終有窮盡時的豁達與樂觀,讓人感受到對老天爺的崇敬與無奈,老天爺願意賞你多少飯吃,就是多少,再多的努力也沒得講價的。兩人靜靜地看著週邊的世界逐漸的開發殆盡,他們依然故我地在泥土上生活、種植,像是百年不變。

但是世界的轉變並非個人能夠獨善其身,即便父子兩人仍汲汲於農業,兒子看似年輕,一時之間土地仍後繼有人,但是農事一忙,缺工時竟然必須從台南的白河邀請補秧少女團,千里迢迢來到台北補秧,在台北,這樣的農事已經找不到人肯做了,甚至連白河都已經沒年輕人能做,未來的工作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而開發的陰影,也一直壟罩在他們頭上。兒子面對訪問侃侃而談,講到台北的農田很多都是在一瞬間就被徵收消失的,信義區是,士林科學園區也是,這些地方原本都是稻田,政策一來馬上就改種大樓了,哪個時候輪到關渡他也不知道,只是到那個時候,關渡平原這個先民開墾的所在,就真的要消失不見了。

影片中我一直在等待導演問稻農父子一個問題,就是面對開發帶來的豐厚利益,他們是否心動過,但是等到全片結束也沒看到導演碰觸這個問題,後來想一想,其實從稻農父子在影片中,對農田的寶貝和人生觀,其實這個問題也不用去問了。希望這片田地景觀,還能存在這個極度開發的城市裡,能有多久是多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