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二戰浮世錄 戰火烈焰台灣兵



二戰浮世錄  戰火烈焰台灣兵

公視釋出影片連結:https://goo.gl/c5i2uH

二戰的台籍志願兵出征前與家人合影
 

許多台人參與戰爭也是被日方欺騙



今天看的是二戰浮世錄的第二集,是公視製作的二戰專題紀錄片。該片的內容聚焦在台灣人在戰爭中的角色,以及承受過的痛苦。屬於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在二戰中也逃不過被捲入戰火的命運。自1937年開始,日本政府對台籍青年的徵召也逐步升溫,從徵召非屬戰鬥人員的軍夫軍屬、接著徵求志願軍,到最後的全面徵兵。台籍青年也進入日軍的戰鬥序列,隨日本侵略的腳步,轉進各戰場。地點從中國上海,中南半島的緬甸、越南,東南亞的臘包爾、新幾內亞。參與的工作從軍伕、醫療看護婦、戰鬥兵員、兵科技術員與俘虜看守員都有,共有20多萬名的台灣人實質地參與了這場戰爭。

 
共有二十多萬台灣青年加入日軍戰線

日軍初期徵召志願兵 台灣青年非常踴躍

日本政府面臨戰爭帶來的資源消耗,軍隊急需人力的補充,但其實對殖民地的台灣人民參戰應該仍是有所顧忌,台灣人不被視為第一等的日本國民,才會有三階段的徵召過程。到了戰爭末期,狗急跳牆之際,方進行全面性的徵兵。台灣人進入日軍的理由,從被騙的徵召(500名被徵召至上海羅店戰場的台南安平軍伕,就是被騙後,才知道要去上海),到被愛國氛圍感召的自願從軍者都有(中期徵求自願兵時,名額只有四千五百多名,首期就有四十二萬人來應徵)。但是戰後日本政府像是把這些人的義務給拋下了。當這些自認為國民,呼應日本政府的號召,勇敢上前線的士兵們,在戰後因為身分的轉換,竟成為無父無母的棄兒,甚至戰時從軍薪資都遭積欠,或以不公正的比例進行賠償。

日本政府戰後對台籍日軍的賠償低劣
而台籍日兵戰後所面對,並不是和平生活的到來。比起一般日本降兵,台籍日本兵的處境更為艱辛。當從被俘虜處要回台灣時,許多人必須歷經千辛萬苦。例如海南島共有近一萬五千人的台灣兵,當日軍都已坐船歸國,但他們卻被限制在戰俘營中,缺少給養、貧病交迫,歸期遙遙無期。受訪者黃圳島阿公,還是自己逃出戰俘營,搭乘小船偷渡返台。甚至有在北朝鮮被蘇聯俘虜的台灣兵,被帶到中亞進行苦役勞作,直到1947年,戰爭都已經結束了兩年後才被釋放。返國後的台籍兵,因為其戰鬥經歷,被歸為危險分子,面對國民政府二二八的大肅清,肅殺的氣氛讓他們根本不敢跟戰友聯繫,面對可能會被捕的危機,有人甚至必須開始跑路生涯。

二二八後許多台籍日軍遭到逮捕

在國共戰爭中,缺兵孔急的國民政府也向這批剛解甲歸田的台灣兵招手,在保證不赴中國戰場的條件下,有人換上國軍制服加入七十軍,卻被繳械強押上船,到中國參與國共內戰,轉戰徐蚌等各大戰場。幸運者還有機會返回故里,不幸者被俘虜至共方,從此兩岸分隔,滯留對岸幾十年。而台籍國軍的命運,在政府方,卻遭到遺忘,生死無人聞問。歷經國、民兩黨政府的執政,均未正視這段歷史,真正回應他們的尊嚴與被攪進時代亂流的人生。台籍老兵許昭榮,以一己之力,走闖兩岸追探每一位台籍老兵的線索,寫下八百多位滯留中國的台籍老兵歷史,為這段政府忽略的史蹟留下紀錄。甚至在2008年,以自焚表達對政府的不滿,終於促成戰爭與和平紀錄公園與主題館的誕生。

萬餘台灣青年成為國共戰場犧牲品

 許昭榮先生以以一己之力為台籍老兵發聲作史

影片最後,以台灣二戰期間的大轟炸為題,台灣本土雖然幸運地沒有成為戰場,但是台灣作為日軍重要的南進基地,在戰爭末期遭受美軍的轟炸卻一點也不少。隨美軍的推進,台灣遭受轟炸的力度也漸次加強。從一開始的機場、軍事基地,到中期的產業設施、糖廠、煉油廠等,至1945年的無差別大轟炸,從本島到離島澎湖都無一倖免。影片中帶到如嘉義市區幾乎全毀,全台各地糖廠均遭轟炸、19455月的台北大轟炸,連現今總統府的總督府都被炸毀。從美軍的空炸地圖可以看到,幾乎全台西岸都是轟炸的目標,躲空襲也成為全台民眾的全民運動,各地的遺留下來的防空洞、以及缺角壞損的老建築,見證這場歷史。這段戰爭的血淚記憶,在戰後卻是成為尷尬的歷史,不復記載於我們的學習記憶中,因為帶領我們勝利的美軍盟軍,過去卻曾是丟下炸彈的那一方。

空襲下嘉義市區幾乎全毀

看完後其實是很沉重的,從日本政府到國民政府,對於台籍日本兵的歷史,都是一段尷尬的歷史,對國民政府而言,作為抗戰勝利的一方,亟需將台灣人轉換為中華民國國民,需將台灣人重新融入中國抗戰八年的集體記憶中,而台灣青年曾經作為日軍的一方,與中華民國軍隊作戰的經歷,應是不願意承認,也不希望這段歷史走向幕前的。

 
許昭榮先生對執政者的生命控訴

執政者在史觀上的刻意隱埋,讓這批台籍日軍的血淚,掩蓋在抗戰勝利的官方立場下,只有當事者本身與親人保留著過去的傷痛。說到底,這些其實是台灣人的集體歷史,當老兵們逐漸凋零之際,對於這段歷史的還原,在台灣社會仍像是非主流的存在,讓人質疑這段歷史,難道不屬於台灣人?難道不應該被知曉?身為台灣人,卻沒辦法從主流教育系統中認識自己的歷史,八年抗戰的中國血淚,替代了我們身邊親人的真正過去,也置換了我們認識歷史的管道。

當年的國民黨政府在國民史觀上的清洗,為了維護其政權的統治正當性,絕對有當時的需要。但是都已經2015年,政黨都輪替過一次,而且可能輪替第二次了。台灣人的史觀,難道不該回歸到台灣人的身上?憲法的修憲困境,是政治的角力與國際情勢的無奈,但是教育的內容,在今日如果還要回到秋海棠的身上,是多麼可笑與荒謬。當有人呼喊著教育必須要回歸憲法,但卻不去想,這部憲法在現今的台灣,有多可笑與不切實際,我們的教育,難道還要紮根在這部悖離現實的老黃曆上嗎?


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未夠秤》 社運英雄出少年

《未夠秤》 社運英雄出少年

影片以2012年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科運動為時間軸

這部片以香港這兩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作背景,以兩個參與社運的少年為主角,一個是已經紅透半邊天,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黃之鋒,另一個則是基層社運工作者馬仔(馬雲祺),兩者都是長期從事社會運動的積極要角,但一位是媒體焦點,能夠號召千百人上街;另一個則是在基層紮根,無役不與的社運後勤兵。相同的是,兩個人的年紀都非常年輕,黃之鋒2012開始擔任學民思潮召集人時,不過15歲,而馬仔同年輟學全職投入社運時,也才18歲。影片從2012年初的反國教(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運動開始紀錄,歷經梁振英上台、胡錦濤訪港等事件,到2012年七月全港反國教大遊行,九月12萬人佔領政府總部,梁振英宣布停止強制施行國民教育科為止。


梁振英曾誇言鄧小平應該獲諾貝爾獎

影片透過兩個主角歷經的運動過程,來看兩個路線不同的社運人物,如何看待運動,以及如何被其他人看待。2012年初,黃之鋒的名氣還不太大,看到黃之鋒脫下制服、在天橋上發傳單、在街邊宣講,並沒有太多人理會。學民思潮也只是中學生們自己組成的小團體,沒有政黨奧援和背景,看似掀不起大浪。但隨各種事件的激化,包括梁振英上台後,民主派對一個宣稱鄧小平應該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竟然當選特首的極度不滿,以及胡錦濤訪問香港時,對港府在言論自由與社會運動的嚴格壓制的反彈,使社會氣氛急遽改變。黃之鋒以學民思潮召集人的身分接受訪問時,一個15歲少年,在媒體上不卑不亢、有條有理、應答自如的回應,讓他開始逐漸成名。黃本身也開始被媒體塑造成少年英雄、反梁振英的急先鋒,最後也成為反國教運動的頭面人物,召喚出12萬人的反國教運動。

有興趣的可以看黃之鋒受訪的QA,簡單明確地表達出為何反國教的訴求,確實有大將之風。(https://goo.gl/5TYLT0 )




相較於黃之鋒在媒體獲得的大量曝光與影響力。馬仔則是社民連的組織成員,留著飄逸長髮的馬仔,看起來比較像對社運人士的印象。對於各類運動(爭取外傭人權)、各個重大事件(反國教、反梁、六四包圍中聯辦)馬仔幾乎是無役不與。相較善於激起群眾熱情的黃之鋒,馬仔自己組織的運動,連喊口號也顯得溫柔。馬仔雖然年僅18歲,但已是社運老將,面對與警方的抗爭,即使被捕,也很配合地自動舉起雙手走上警備車,像是走廚房一樣。訪談中馬仔講話雖然沒有夸夸而談、激情四射,但卻非常堅實地在基層進行運動與宣傳教育,同時投入體制內議員選舉的助選活動。而面對檢方控告非法集會,仍堅不認罪,堅持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即便面臨入監服刑的威脅,雖然害怕仍不改其志。

馬黃兩人從小住在同一社區,但是在街頭才真正認識


馬仔談黃之鋒的路線

兩個人在這場運動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個是媒體寵兒,社運英雄,擁有話語權向大眾喊話,號召更多人加入。另一個則是默默出力的社運後勤兵,在運動前與夥伴搬運著旗幟、道具的板車,讓運動能夠順利成行。兩個人很巧的是從小竟然是住在同一個社區,上同一間學校,但是從未真正認識,直到在街頭相遇才真正有往來。面對彼此的角色,對馬仔的訪談,隱約看出社運界對黃之鋒英雄形象的不滿,不過馬仔很坦率地認為黃之鋒沒甚麼不好,每個人都有他的角色可以扮演,黃之鋒可以當社運名人,去上電視講話,吸引更多人投入。黃的方法是透過主流媒體來出名,有名後才能掌握話語權,要這樣做,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須要出名



香港在歷經中共對於民主、新聞自由到教育制度等,逐漸緊縮的中國化過程,影像中不斷揭露人民的反感,抵抗的力量也逐漸升溫。從打破往年慣例式的維園紀念64集會,升溫至會後包圍中聯辦,反國教運動更成為反中共對香港插手的標竿,抗爭活動參與的人數漸次升高,警民衝突更形激烈,加上港府無誠意的回應,更是提油救火。(2012730日,有9萬市民上街反國教,獲得的反應是,教育局長說沉默的大多數沒上街,就代表其他691萬市民是支持國民教育科,這九萬人上街是強姦民意的行為。)



經濟第一的香港人,開始大量走上街頭,到最終學生集會絕食、大量市民逼爆政府總部,終於讓梁振英讓步,交由學校自行判斷是否推行國民教育科,不再強制一致推行。梁振英宣布的隔天便是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出爐,民主派雖然獲得56%的選票,但僅贏得70席次中的27席。在反國教勝利之際,也暗示香港民主的未來仍然艱辛。影片看完,許多層面都會讓人想起台灣的反黑箱課綱運動,現在反黑箱課綱像是留下一個什麼都沒解決的解決方案,看完影片,看到一水之隔,同樣面對中國壓力的香港,也許大家會有更多的想法。

亞視的偏頗報導

順帶一提,片中帶到香港亞洲電視對反國教運動的報導,將政府指為建設香港的力量,而黃之鋒等人則是破壞的力量,背後又有倫敦跟華盛頓等"外國勢力"介入,這些學生的行動,是破壞派政客為炒熱立法會選舉,利用無知學生來當政治打手的下流伎倆。看了真的很有某種熟悉感。


最後,跟大家分享片中出現beyond的《抗戰20年》,https://goo.gl/vb6dWT,根本社運召喚神曲。